该不该对家暴劝离

时间:2024-09-05 作者 :admin

#律师来帮忙#该不该对家暴劝离?

某日凌晨

好久未联系的朋友(女性)发来语音:

“艾大状,睡了吗?咨询你一个法律问题”。

“空了回我一下”。

“比较急”。

朋友刚结婚两年,当年作为女方的亲友团,我参加了婚礼,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。据了解,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并不十分美好,男方性格有缺陷,脾气暴躁,但女方温柔可人,我想这就是性格互补型的爱情吧。

我立刻回复:

“在了,咋啦”?

“我打算离婚,你熟悉婚姻法吗?我老公有严重暴力倾向,摔孩子,冲我砸东西”。

“昨晚上我报警了,他也不是第一次这样,我怀孕时就拿东西朝我砸”。

“伤得重不重?赶紧去医院验个伤”。我马上问道。

“昨天居然连自己的儿子都摔,我就忍无可忍,没有造成受伤,因为我躲开了,孩子也没事”。

“具体是什么起因呢,怎么突然闹得这么大?”听到朋友没有受伤,我舒了一口气。

“晚上我在给宝宝做晚饭,他在房间带宝宝玩,我听到宝宝从床上摔下去了,赶紧跑过去准备抱宝宝,对我老公说了句,你怎么看的孩子啊,然后他就突然把宝宝从地上拎起来举高怒摔到床上,使劲儿摔的,想过来打我但是被他奶奶拦住了,然后他把老人推倒在地......."

我为她简单解答了法律上的困惑,教她如何应对,采取何种手段固定证据等。但作为朋友,有时又想是否应该劝离,也是仅仅听其中一方激愤后的表述,毕竟离婚无小事,涉及双方父母、家庭、亲友、小孩、财产等方方面面,又怕对方比想象更加极端,在离婚过程会出现严重的人身威胁可能。

如何把握因家暴而离婚的“度”,是对所有家暴者“一棍子打死”,还是建立分级处置机制,细化相关标准,公权力强制介入较严重的家暴行为,及时制止施暴者因对方提起离婚而采取更加极端的行为,防止“拉姆案”的悲剧再次发生。

据权威媒体报道,自2016年到2019年12月,仅媒体报道的家暴案件中,就有超过900名女性死于丈夫或伴侣之手。平均而言,每5天大约就有3名女性死于家庭暴力。据最高法发布的《司法大数据之离婚纠纷》,2016—2017年,全国离婚案件有百分之90以上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。

而大多数被家暴的女性选择离开并不容易,长期暴力下形成的受暴者综合征、糟糕的经济处境和社会支持、逼近的暴力威胁,常常会让受害者原地打转,而外界的冷漠和指责是一种二次元伤害。

解决家暴问题非一朝一夕,但近年来反家暴立法和相关举措日益完善,对解决家暴问题有了较好的推动作用,如《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四十二条,第三款明确“禁止家庭家庭暴力。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”等。今年3月1日,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》实施五周年之际,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介绍,2016年至2020年,全国法院系统共发出791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,有力维护了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。

两会期间,全国妇联将提交《关于公安机关设置反家暴工作专项统计的提案》,建议公安部门在110报警系统中将“家庭暴力”单独列项,作为专项统计指标,做好涉家暴案件的信息登记,从而督促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性执法。全国人大代表在涉家暴案件的审理方面提出相关建议,希望在涉家暴案件的审理中,大幅度提高家暴行为人对被施暴人的损害赔偿标准,同时,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,对家暴者可少分或不分财产等。

未来还可以考虑将严重家暴行为纳入个人信用记录,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,进一步提高家暴行为的违法成本,增强法律制度威慑力。同时探讨是否可建立相关教育矫治机构,对轻微家暴者进行心理干预、学法教育、亲情感悟等,是否能挽救一些家庭呢?

欢迎各位读者讨论。

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